感染科

查看更多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原传染科)始建于1957年,由全国知名传染病学专家钱悳、刘约翰、王其南、张定凤、杜继昭等教授从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来渝组建。后经贾杰、陈雅堂、肖永红、黄文祥、卓超、秦波、李用国教授等几代人的努力,经过六十多年建设发展,已成为具有较大影响力及重要学术地位的全国知名学科,是我国传染病学(感染病学)临床、教学、科研及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曾或现任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常务委员委员单位。感染科是首批传染病学国家重点学科、首批传染病学硕士和博士授予点、首批抗感染和寄生虫药物临床药理研究基地以及西部地区首个传染病与寄生虫病研究所。是重庆市感染病临床重点专科,中国医师协会“脂肪肝诊治中心”。2009年-2022年连续入选复旦传染感染学科排行榜提名,2022年比2021年前进3名。 科室现有床位72张,分为感染一病区、感染二病区和肝病区。年门诊量7万余人次,年收治患者1500余人次。在复杂感染性疾病诊断、重症感染救治、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病毒性肝炎、脂肪肝、各种其他肝病以及寄生虫病诊治方面居国内领先水平。门诊坐诊医生均为副教授及以上职称专家。设有独立的彩超室和肝硬度、脂肪含量检查室。配备最新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法国E-TEST肝纤维化检测仪,FibroScan肝脏脂肪变性定量诊断技术(CAP)的肝脏硬度及脂肪变定量检测设备),为肝病患者提供了无创、准确评估肝脏脂肪性变的程度、肝脏炎症程度和肝脏纤维化程度的影像学检查。开展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病毒核酸高精度检测、肝组织穿刺活检、多重耐药细菌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寄生虫鉴定等特色新技术。 感染科附属传染病寄生虫病研究所,从80年代开展细菌耐药监测,强化细菌检测和耐药研究,指导区域性抗感染药物合理使用。仪器设备专业、齐全、先进。普通、超低温冰箱,一般培养箱和二氧化碳培养箱、普通和低温离心机、生物安全柜、超净工作台、制冰机、ATB鉴定仪、干燥箱、多功能读数仪等,能够满足临床和科研所需。2007年在重庆市率先建立P2生物安全实验室,配备最先进的核酸测序仪、荧光定量PCR、基于16SrRNA检测技术、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和分子检验(MALDI-TOF MS技术)等诊断设备,组成先进的病原微生物分子诊断平台;实验室可开展甲乙流检测。2001年开始应用“人工肝”技术治疗肝衰竭。 科室目前建立了突发传染病应急预警和救治、不明原因发热、传染病和重症感染性疾病、感染病及医院感染(传染病ICU)、病毒性肝炎和肝衰竭、寄生虫病等为特色的6个亚专科。 优势特色病种: 1、急性和慢性病毒性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甲型肝炎等) 2、肝衰竭、肝硬化、药物性肝损伤等各种疑难危重肝病 3、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 4、急性妊娠脂肪肝和妊娠相关性肝病 5、不明原因重症肺炎及呼吸衰竭治疗 6、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和治疗 7、脓毒血症所致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的综合治疗 8、结核性脑膜炎、新隐球菌、化脓性脑膜炎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9、难治性多重耐药菌社区/医院获得性感染治疗         10、各种深部真菌感染诊断和治疗         11、感染性心内膜炎         12、感染性腹泻         13、气性坏疽等复杂皮肤软组织感染         14、各种寄生虫病 现有医生25名,其中教授/主任医师10名,副教授/副主任医师4名。拥有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重庆市中青年医学高端人才,全国三八红旗手,武汉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重庆英才名家名师。三分之二以上医生有海外学习或进修经历。在全国和地区具备较强的学术影响力和良好的学术声誉。科室是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单位、重庆市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分会会长单位、重庆市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重庆耐药菌诊治联盟、重庆肝病与感染专科联盟理事长单位。

1957年

正式成立重医一院传染科。  

1960年

重医一院成立临床流行病学教研组,主要方向传染病,归传染病科管辖。

1961年

传染科建立微生物实验室

1964年

血防846研制成功。

1970年

成立抗生素研究室:开展了硝硫氰胺、硝硫苯酯、阿苯达唑、左旋吡喹酮、氨基糖甙类、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等90余种新药临床及药理研究,部分药物为国家“七五”、“八五”攻关新药。

1972年

赴渠县开展血吸虫防治。

1979年

中国第一批硕士学位授予点。

1979年

刘约翰教授被选为传染病学教材第一版副主编,王其南教授为编委。

1981年

成为中国第一批博士授予点,陈雅棠教授为我科培养的西南地区首个传染病学博士。

1983年

评为卫生部首批抗感染和寄生虫药物临床药理研究基地。

1985年

建立西部地区第一个传染病与寄生虫病研究所。

1985年

王其南教授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参加了在瑞典举行的第一届世界艾滋病大会。在中国率先开展艾滋病临床研究。

1988年

建立西南传染病联盟,主办首届四省五方传染病学术会议。

1989年

四川省传染病学会成立,刘约翰教授任第一任主任委员。  

1998年

新传染病大楼落成。

2001年

被评为重庆市卫生局“感染病寄生虫病重点实验室”。

2001年

应用“人工肝”技术治疗肝衰竭,16年期间完成2千人次救治,将肝衰竭病死率下降到40%以下。  

2003年

收治重庆市第一例SARS病例,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取得显著成绩,获市先进1人,校先进4人。

2004年

评为国家中医药抗感染临床试验基地。

2005年

从2005年开始连续12年举办国家Ⅰ类继续教育项目“抗菌药物规范管理及抗菌治疗新进展”。

2005年

黄文祥教授作为专家组组长指导重庆市人-猪链球菌感染防治。

2006年

被评为国家肝病临床试验基地。

2007年

建立P2实验室,为医院开展病原微生物研究提供平台。

2008年

黄文祥主任被评为卫生部“全国先进工作者”。

2008年

救治22例来自汶川地震灾区气性坏疽病人,创造无截肢,无死亡,无医院感染奇迹。成功救治5.12汶川地震气性坏疽飞行员,重返蓝天。

2009年

成功救治H1N1重症甲流孕妇,创四项全国第一。

2013年

被中国医师协会授予重庆市“脂肪肝诊治中心”。

2015年

在西部地区率先开展法国最新早期肝纤维化无创诊断技术-E成像作。

2015年

中国医院影响力感染科专业全国排行第三。

2016年

成立重庆市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分会,黄文祥教授任首届会长。

扫一扫,手机端浏览